雪山主東

簡介

地理位置

雪山是雪山山脈的最高峰,位於台灣中部偏北一點的山區,也就是台中市東北方的60公里處﹐海拔3,886公尺﹐僅次玉山,居台灣的第二高峰。雪山山區3,000千公尺以上的高峰非常多﹐以雪山、大霸尖山等高峰最著名﹐現已畫入雪霸國家公園內。

 

冰雪的故鄉

雪山是不是終年蓋滿了冰雪,看去是個白皚皚的山頭呢?這個問題已進入知識性的領域,需由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來回答。

 

雪山的冰雪環境是季節性的,一年12個月中,大致由10月開始至隔年的4月,月均溫會低於攝氏零度,只要溼氣夠、威力強的寒流或冷鋒過境,3,000公尺以上的山區會下雪。但受到森林覆蓋、向陽與背陽、迎風與背風等的影響,積雪的厚薄不同。雪最容易積在森林茂密、坡向朝北的坡面和圓弧型谷地裏,這兒的雪不但厚而且還不易融化。所以,冬季的初雪一降臨,皚皚的白雪將整個雪山鋪成了一片銀白世界。

 

可是台灣位居低緯,平地區終年溫暖溼潤,冬季是不會下雪的,只有高山區,因高度很高,許多山峰才會積雪。到了夏季,所有的積雪都會融化。位居台灣最東北方的南湖大山與雪山,是台灣積雪最早也最厚的山區。雪山又比南湖大山高,積雪的條件最好,積雪時間最長,可說是台灣冰雪的故鄉。

 

雪山名稱由來

雪山的名稱主要來自於泰雅族﹐他們稱雪山為「Shekoan」﹐音譯為「雪高翁」山﹐後來簡稱為「雪翁」山或「雪」山。「雪高翁」的由來是因泰雅族人見到雪山周圍都是崩壁﹐一直在崩裂石塊﹐陡峻的裸岩坡面形成一條條像似裂開的溝谷。因此,他們就將這種特殊的地形景觀稱為「雪高翁」﹐意為「岩壁裂溝」。西元1867年英國軍艦「Shiluvia」航行台灣海面時﹐看到雪山雄偉的山勢﹐就取用他們軍艦的名字將雪山命為「西魯維亞山」。

 

日據時代﹐明治天皇的昭和皇太子來台時,目睹了雪山的雄姿﹐因為高度超過了他祖國的聖山,也是第一高峰的富士山﹐但只比台灣第一高峰玉山低一些。而玉山已於1897年由日皇改稱為新高山﹐所以昭和皇太子只好改雪山為「次高山」。

 

光復後﹐先總統 蔣公巡視中橫﹐行經梨山時﹐遠眺雪山壯麗的山容﹐慨嘆其雄偉矗立的氣勢,更名為「興隆山」﹐象徵國運昌隆。但是台灣的登山界仍然喜歡用「雪山」的名稱﹐除了接近原住民的音譯,保留原雪山周圍崩壁的特殊地形景觀外﹐雪山還是台灣高山中冬季冰雪累積最多的山峰。稱她為冰雪之山,實符其名,很容易加深人們對雪山自然環境的認識。

行程

第一天

08:00 學校側門集合,開車

11:40 抵南山村,休息20分鐘

13:00 抵雪山登山口2,000m

14:00 午餐及敬山儀式後,開始上攀2km

15:30 抵達七卡山莊2km,海拔2,560m

16:00 休息30分鐘後,分攀登小組及開會

17:30 晚餐時間

20:00 就寢

 

第二天

03:00 起床

03:30 出發攀登雪山主峰

05:00 抵達雪山東峰賞日出

05:30 離開雪山東峰

06:30 抵達369山莊,休息熱飲,吃早餐

07:00 離開369山莊

09:00 抵達圈谷

11:00 登頂雪山

11:30 離開雪山

13:30 回抵369山莊

16:30 回抵七卡山莊

 

第三天

06:00 起床

08:00 抵達登山口,開車

14:00 回抵學校